close

 

腸病毒(Enterovirus)

f_1851534_1.jpg

 

每當進入夏季,腸病毒疫情開始升溫流行。台灣氣候溫暖潮濕,適合腸病毒生存,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,9月開學為高峰,

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,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,只是比較少而已。

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,約略有90幾種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在台灣已絕跡外,每3~4年會有其他較嚴重的腸病毒疫情。

20年前,臺灣曾發生首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,造成近80名孩童死亡。因此當孩子感染腸病毒時,仍不可掉以輕心。  

 

△腸病毒原因&途徑

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的孩童,靠腸道糞口與飛沫傳染,潛伏期約3~5天。感染腸病毒的孩童大多會發燒,

並在後咽部出現數個小水泡與潰瘍及手、腳、臀部產生紅色丘疹或水泡,稱之為手足口病。若無手腳皮膚症狀,則為泡疹性咽峽炎。

腸病毒在腸胃道裡繁殖,卻較少出現腸胃症狀。腸病毒也會感染大人,只是症狀不明顯,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。

腸病毒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,其中50~80%是沒有特殊症狀的感染,這些不顯性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,但少數成人也可能發病。

其中腸病毒71型感染的併發症特別厲害,主要會出現腦炎與心肺衰竭,有很高的死亡率。

若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,其症狀與幼童表現不太一樣,常有發燒、食慾活力不佳、皮膚紅疹、腹瀉、及嘔吐等症狀。

 

  • 一般的腸病毒感染約7天自行康復,但須注意孩子是否出現重症前兆。
  • 若出現持續昏睡、持續嘔吐、與肌躍型抽搐(類似驚嚇的動作,全身肌肉快速的收縮反應)、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。請盡快帶孩子至大醫院就醫。
  • 腸病毒重症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,但致死率可高達25%,約在發病後3天出現,常併發腦炎、心臟衰竭、肺水腫等情形。

 

△腸病毒處理

 

腸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,一般採取支持療法。

1. 多補充水分:多幫孩子補充開水、果汁或含電解質的口服點滴。少部份幾乎完全無法進食的孩子,若有脫水之虞,則只好打點滴,補充體液。

2. 多吃冰涼的食物:因為口腔潰爛而疼痛,要避免熱食、較硬的食物或刺激性的食物,儘量選擇易吞嚥的食物。

冰涼的食物會增加食慾,如:冰淇淋、果凍、布丁、冰涼的飲料。但生冷食品務必要特別注意新鮮與清潔度,以免拉肚子。

嘴巴裡的潰瘍不必擦藥,既無實際幫忙,反而容易引起嘔吐,它們會自己癒合的。

3. 提供舒適的居家環境:讓病童好好在家休息,避免前往學校或公共場合,以免交互感染。

4. 注意個人衛生:腸病毒病童的排泄物應小心處理,需正確及勤洗手。個人用品也應分開消毒清洗。

△腸病毒預防

1.勤洗手,保持良好衛生習慣,並時常清潔個人隨身用品。 

2.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充足睡眠。

3.保持生活空間整潔與通風,勤清潔可避免病毒殘留,降低傳染的機會;保持空氣流通可避免群聚感染。

 

4.避免出入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場所,降低病毒傳染機會。

 

5.配戴口罩,出入公眾場合或人潮擁擠的場所。

 

6.到家先更衣或盥洗,若家中有嬰幼兒或孩童,可降低外界病毒的傳染。

 

7.兒童玩具要注意,避免孩童放入口中,並且定期清洗。尤其是帶毛玩偶,可避免病毒殘留及過敏的發生。

arrow
arrow

    小葉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